赶了几个小时的火车,从省城参加完赴贫困村任职动员大会后,回到家里已经是次日凌晨两点多了。回来后,心情颇不平静,一夜未眠。这一天,正是二0一三年十二月下旬的一天,虽然是隆冬季节,却一点也不觉得寒冷。
第一节 到村
二0一四年元旦过后,我到镇上报到,开始了我三年的双联生活。我所任职的村子叫大庄,地处凉州区东南部山区,石羊河的上游由南向北就流经这里,海拔2500米,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全年无霜期短,是张义镇最贫困的村子之一,人口不足两千,人均占有耕地才0.7亩,种植的作物主要有党参、当归、黄芪等中药材已及马铃薯、胡萝卜等经济作物,此外,还出产人参果 ,近年又引进了红提葡萄等特色林果,农民收入逐年上升,贫困的面貌有所改观。
大庄村的村民质朴而又热情,在村里文书小杨的指引下,我来到了村里贫困户老铁家里,老铁今年七十多岁了,同老伴生活了一辈子,唯一的一个儿子到新疆打工,几年也不回来,对老人是不管不顾,偶尔打电话来,也从来不关心老人的生活;老铁说起这些事来,有些心酸,但对我的到来却显得很是热情,又是给我让座,又是让老伴给我倒茶,让我感到很温暖,坐在老铁家的炕头上,我感受到了一个贫困老人对生活的执着和坚守,儿子不孝顺,却不怨天,不怨地,靠着两亩多地和政府给的低保,顽强地生活着。我不禁思考,今后的三年,我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夜色来临,万籁俱寂。山区的夜出奇的黑,伸手不见五指;突然间传来一阵犬吠,让这寂静的夜里平添了几分生气,这是我在村里度过的第一个夜晚。农村的生活是单调而又乏味的,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浪漫,村里家家户户用的都是井水,村委会用水都是从村民家中去提,村委会盖好七八年了,房子不大,与村卫生室紧挨着,村上的办公条件也很简陋,几张简单的木头桌子,还有一台破旧的电脑;去年我向单位争取了一台电脑和打印机,情况才改善了些;别看我们村门面不大,但工作一点也不轻松,平日里全村百姓的大事小情、政府文件和各种报表的上传下达,离开村委会还真玩不转。村里有时候很安静,有时候村民们往来穿梭,忙得跟集市一样。可以说,在村上工作,你还必须得有足够的耐心,一言一行都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你就寸步难行,根本没有办法去开展工作。
卫生室紧挨着村委会,房子虽小,可看病的人不少,陈医生是个乡村女医生,同时也兼着村支委,话不多,但十分敬业,平日里,谁家有人病了,不管什么时候来,都是热情接诊,有时候村民不方便来,陈医生二话不说便背上药箱到患者家中出诊,全村的乡亲们都很信赖她。这便是乡村医生的真实写照,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赞美他们,他们在简陋的卫生条件下,在看似平凡的工作中,用自己崇高的情操和对医者职业荣誉的坚守默默地守护着村民的健康和安宁,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第二节 老万叔的党员情结
村里现任党支部书记是个退伍军人,不到40岁,高高的个头,做事雷厉风行,显得精明而又干练。这两年,他同村主任小吴一道,带头发展中药材种植和暖棚养殖并成立了农民专业养殖和种植合作社,在村民中威望很高;是村里带头致富的能人。
老万叔今年快80岁了,是村里的老书记,老万书记属于那种德高望重的村支书,在他身上,深深地留下了他们那个年代的烙印;他特别喜欢读报纸,关心国家大事,有事没事,喜欢到村里转转,正是因为喜欢看报纸的缘故,老书记对国内外发生的事,尤其是对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如数家珍;他给我讲村里几十年发展变化的历史,给我讲农村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特别是他讲到现在干部的腐败问题更是深恶痛绝,我从老书记的言谈当中受益匪浅,更是感受到了老书记对党和农民的赤热情怀。
第三节 快乐的宋老师
宋老师是镇上派到我们村上的驻村干部,因为原来当过老师的缘故,大家更喜欢称呼他为宋老师。宋老师戴着一副眼镜,三十多岁,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在乡镇工作已经十几年了,十几年来,他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年复一日;乡镇工作就是与农村老百姓打交道的工作,就是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到农民头上的工作,而乡镇干部的主要工作都需要通过村上的工作才能体现出来,近年来,由于上面扶贫工作力度的加大,工作量大幅地加大了,需要经常性地加班,有时候上面工作催的急,工作常常到半夜,镇上管理又比较严,一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加上镇上到城里路途较远(单程70公里),家里老婆孩子谁都照顾不上。乡镇工资待遇又低,城里买了个房子还是按揭的,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宋老师对待工作始终是认真负责,不论工作多忙、多辛苦,在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他常说,习惯了,慢慢就会好的;他的这份豁达、从容使我顿生敬意,这就是工作在最基层的乡镇干部,在艰苦的工作环境里始终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第四节 妇女们的广场舞
说起广场舞,大家都耳闻能祥,可我们村的广场舞却别有特色,跳舞不在广场跳,说实话也没有个像样的活动场所;要说跳的好,还属村民一组去年年底自发组织的舞蹈队,每到茶余饭后,忙碌了一天的妇女们便从各自家里集中到村民老符家的院子门口(因为那儿地方比较大,地也比较平整)开始了她们自编自演的广场舞;在音乐的伴奏下,她们跳得是那样的陶醉,那样的投入,虽然动作有些僵硬,但却引得村里的老人孩子都来看热闹,有些可爱的小孩也自发地加入进来,随着节奏,笨拙地扭动着,让人忍俊不禁。小小的山村里,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快乐满足的笑容。看着这一切,我不禁在想,谁说农民没有追求,这种自娱自乐的广场舞不正象征着新时代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美好的渴望吗?
第五节 聚焦精准扶贫 贫困农民的及时雨
黄哈公路自去年10月建成后,村里彻底告别了交通不便的落后局面,进入今年七月以来,精准扶贫工作在我村全面推开,作为镇上十个贫困村之一,上级给我们村上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我们村扶贫脱贫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天已经快擦黑了,村民一组老赵家的小商店门口还显得很热闹,在家的村民们大多数都聚集在这里,村民大会在热烈地进行着。村书记宣布了会议的议程,向村民们介绍了贫困人口的评选条件和精准扶贫的有关政策后,村民们开始对自己认可的贫困人口名单进行推选,在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争议后,评选结果终于出来了,工作队队长老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只是我们村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已近午夜,村委会的灯还在亮着,帮扶工作队员和村主任小吴还在不停地忙碌着;通过这几天对六个村民小组400多户农户的入户调查登记,对村里评选出的161户682个贫困人口的信息都必须进行系统录入,这次信息录入,必须按照上级的要求抓紧进行,否则,两天后系统就要关闭,如果工作不能及时完成,将影响全镇的工作进度;工作队员小严已经连续加班三个晚上了,脸上满是倦容,可他还是不停地敲击着键盘,忙得不亦乐乎;没办法,白天还有其他的工作(这几天村民办摩托车和农用三轮车的牌照把村委会的门都要踏破了),加上网络系统忙,任务时间紧,坚持一下吧,小严暗暗地鼓励着自己。
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不能不说我们的农村工作干部,包括驻村乡镇干部、双联干部、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在内的所有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克服重重困难,风里来,雨里去,为了使我们村贫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不停地忙碌着、奔波着;可他们没有怨言、没有叫苦,而是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贫困农民扶贫脱贫的希望,我不禁为他们点赞,这就是新时期的农村工作者,他们是扶贫路上最可爱的人。
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桃林南路586号 邮编:730000 E-mail:ltzytxbd@163.com
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