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网站,今天是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 关注:
中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中院新闻

从历史的书简中寻求现代社会的处事之道

记雷恩海教授的一次专题讲座

来源:中院研究室 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4/5/15 9:14:51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2014514,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雷恩海教授应邀来到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讲课,作为国内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知名学者,他融古于今,为兰铁两级法院的公务员带来一场题为《和而不同:如何处事》的讲座。

和谐社会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做好工作和发现任用人才?雷恩海教授通过援引详实的古文史资料,生动诠释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的道理,以刘邦和项羽两大集团争夺政权的生死成败为例,阐明“去和而取同”,不听取别人意见,不思反省、强调自我的危害。教授认为“和而不同”运用在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上,至少有三方面的启迪:独立思考,不盲从,不隐瞒个人的意见和观点,敢于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要以他人为中心,允许他人有不同的见解,遵从人格平等的原则,放下身段,尊重下属和地位低的人;既然每个人都有不同意见,那就要平心静气地讲事实摆道理,达成共识,协调一致。教授还通过讲解《老子》、《庄子》中的名篇佳句和古典散文,告诉大家:“和而不同”运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一要取之有制,二要取之以时;不可暴殄天物。谈到现代社会如何选任、考量人才?教授借用古人的为政之道和选贤标准,辩证分析了任用人才的思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德才兼备是种理想,人无完人,应量才取用,用其所长;一旦发现人才,大胆任用,用人不疑。在招录人才的方法上,就其身边的人先用,让人人都有施展才干的机会,不要舍近求远,德与才达到基本要求即可。
  
从古文献资料和古典文学作品中进行具有当代设计意义的追问与价值反思,使得雷恩海教授的讲座在充满浓郁的文学气息的同时,更具有现实的人文本体价值意义。雷恩海教授的这次精彩讲座,让大家见识到一位融古通今、学养深厚的学者和敏锐的文学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