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落笔千钧,心系冷暖》。
2025年年初,我从检察院来到兰铁中院,从检徽到法徽,从民事检察到民事审判,传承着我的使命。这世上只要还有不公,就总得有人来断个是非,讲个公道,这个人便是法官。“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意为若查明了案情真相,应对当事者心怀悲悯与体恤,切莫因成功断案而沾沾自喜。“写出伟大的判决”是法官的渴求与荣光,若还能看见人性的脆弱与苦衷,这份敬畏与温柔,便是照亮人性深渊的烛火。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对“如我在诉”的体会。
如我在诉的第一步,是试着穿上当事人的“鞋”走一走。转换角色,才懂重量。初入行时,我埋首卷宗,视诉状为待解符号,力求法条精准。法槌落下,那声压抑的叹息,那道黯淡的目光,却如细针,悄然刺破我构筑的专业堡垒。“如我在诉”——这四字如强光,迫使我褪去“司法者”外衣,置入当事人深渊:“若这切肤之痛临于我身?”,我是否真正理解了纸面背后,一个家庭经年的隐忍?将目光从条文引向鲜活的人,倾听呼吸、感受悲欢,拓宽视野让公平尺度浸润人间体温。
“如我在诉”是落笔千钧的判决无轻字。每个词都不是凭空落下,而是带着对双方境遇的深刻思忖。法官的笔尖需有双重自觉:用逻辑的刻刀雕出是非曲直,用良知的墨水温热棱角。是让法理的刚与情理的柔,在笔端自然交融,既不模糊边界,也不隔绝人心。是要让当事人隔着纸页也能感受到:有人负责任地对待他们的故事,放在心上掂量。这份郑重,便是“如我在诉”的真意,平淡里藏着千钧。
“如我在诉”的刚正之中,暖流暗涌。审判席虽高,法官的心却应与大地相连。在调解室促膝长谈,俯身倾听,把当事人的难放在心头焐热;在法庭细致追问,让每份诉求都被热切接住。冰冷的判决或可定分,未必止争,难弥裂痕。温度藏在递过的一杯水里,躲在耐心解释的话中,带着司法温情,如春风化雨,努力修复、抚慰、重建信任。
每一次开庭,都有一个声音在问自己:你在做什么?我是一名法官助理,我在履行神圣的职责,手持天平,我在履行公平正义的路上走了五年。深知法律条文的意义,倾听诉求着的心声,将心比心,扎根于群众,为百姓排忧解难。一年、两年、五年...我终于走近了理想,担当起自己的使命。可似乎,又不是这样。心中的那簇光源,有时会变得陌生,有时会模糊。法理与情理,原告和被告,紧盯着法官手中的一锤定音。我每天追问自己,如何精准洞悉案件,如何平衡法理人情,如何调解双方共益?我不停地摸索着答案,行走在天平的两端,笃实信任法律,筑起依据城墙,释法说理,解开当事双方心结,耐心审案,让调解先行。
可是,依然会有质疑的声音响起,会有强烈的落差写在脸上。我扪心自问,是否,还是不够?直到一天,我看见静水流深的生命力,隽永而磅礴地涌现,那一刻我恍然明白,我只需坚守初心,在一片土壤中抽丝剥茧,一遍一遍地修剪灌溉,用时间去验证开花结果,只等那灰尘轻轻散去,尘埃落定。就像用肩负之责,去叩响真理的大门,余下的问心无愧。那个一直站在国徽下审视我的人,那个一步步不断靠近光源的自己,回答我说:修心诚意,确证公理;根植大地,仰望星空!谢谢大家!
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桃林南路586号 邮编:730000 E-mail:ltzytxbd@163.com
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