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网站,今天是 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
  • 关注:
法院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五月积石山

来源: 作者:叶锋领 责任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4/4/23 12:15:00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除夕的爆竹犹在耳旁,转眼就过了清明。再过不多时日,又是今年的五一假期。感慨时光如水,生命如歌。

去年五一放假,独自在家无聊之极。有好友电话:能否积石山一游?真是瞌睡遇着枕头,一拍即合。

在临夏市小住一宿。次日天刚蒙蒙亮,在导游的大呼小叫声中大家就被催上了大巴。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左摇右晃、上下颠簸,让人感到有点眩晕。山里的春天好象动作迟缓的老人,来得晚、走得慢,城市里早已凋零的槐花、刺梅在这里依然摇曳夺目地绽放。

时间过得真快,须臾工夫,天色大亮。放眼望去,车窗外宛如一幅幅印象派油画:远景是薄雾轻纱般的蓝天,中景是墨色起伏的山峦,近景是大片错落有致鲜黄的油菜花……就在大家兴致勃勃欣赏美景的时候,汽车驶进了锁在晨雾轻云之间的积石山县。

积石山县位于积石山东麓,全称是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这在全国恐怕也是最长的县名了。县政府所在地吹麻滩镇据说是一千多年前吐蕃人在此修筑了吹麻城而遗留下来的。县城里的小街仍然保留着部分中世纪的建筑风格,街道两旁的商铺还在沿用过去拼装长条木板锁闭门窗的方式;保安族匠人用传统手工艺打造刀具和银器饰品的作坊随处可见,眼前的情景,让我们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走出小街,立刻被现代化气息所包围,各种时尚服装、家用电器、手机、电脑、摩托车商店鳞次栉比,令人恍如隔世。听导游讲,要了解积石山的历史和风情,最好去积石雄关、吹麻滩石海和临津古渡看一看。

在导游的引领下,朝阳辉映的积石雄关展露在我们面前,传说这就是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大禹治水的地方。《尚书禹贡》记载,“导河积石,治于龙门,入于海。”大禹继承父业治水,面对洪水滔天的局面,他居外十三载,采用疏导的方法,首先凿开积石山,无边奔流的黄河水从凿开的缺口飞泻而出,顺着开出的河道逶迤向东,一直流入大海。

大家拾级而上,不久便来到积石山吹麻滩的石海,这里怪石嶙峋、形态各异,其中一块硕大浑圆的石头,约摸二百多吨,上有“鲁班石”三个隶书大字。看着这块巨石你会凝思遐想,仿佛听到那来自远古叮叮当当的锤击斧凿声。据传,在很久以前,河对岸的炳灵寺香火鼎盛、僧侣云集,一派繁荣景象,但有大河阻隔,来往只有靠皮筏摆渡,运输能力有限,且险象环生。路过此地的鲁班得知,决定修建一座石拱桥,可是黄河边石料奇缺,于是他骑着神兽到处寻找。一天他来到积石峡,发现满山都是造桥的好石料,便选好石料,待到夜晚来临,鲁班左手提斧,右手握鞭,运起神功,点石成羊,驱羊前行。拂晓行至吹麻滩时,这情形恰被一村姑看到,她面对满山的石羊惊呼:快来看啊,一滩石头在跑!未等喊声消失,满滩羊群竟就地变为块块石头,鲁班一屁股跌坐在身边的巨石上,望着满滩的石头,摇头叹惜。他离开后,巨石上留下深深的坐痕,他的神兽和包袱也变成了石头。这块巨石也被后人称为“鲁班石”。

鲁班造桥没有成功,只是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但是要过河就必须解决船和桥的问题,经过后人们的不断努力,这里有了渡口,有了船。临津古渡从汉代到明清及近代,一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成为西进新疆、南入西藏、联通内地的必经之处。临津古渡曾有近两千年的热闹与繁华,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相继开通,古渡上熙熙攘攘地挤满了过往的官吏、士卒、僧侣、商贾。198811月黄河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临津渡口的历史使命。如今这里只留下一堆石锁,两条铁索,但它们依然静静地铭记着历史,见证着未来。

吹麻滩的石海不光有大大小小的石头,石头之间还长着绿草和低矮的灌木,下面有无数条手臂般粗细的溪流。蚱蜢、蝼蛄、蟋蟀和另外几种叫不上名字的昆虫在其间尽情地鸣叫,歌唱着夏天的到来。我闭上眼睛试想,如果在农历十五的月圆之夜只身躺在这里的石头上,不知能否体验到古人说的那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就在游客们饶有趣味地漫游石海的时候,天空中忽然飘起了牛毛细雨,霎时,石海转换了景色,就像未对准焦距的镜头,变得迷迷蒙蒙,亦真亦幻。

雨过天晴,午饭的时间到了,游客们分成几堆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野餐的美妙氛围。不经意间我发现对面的矮树丛中有个脸盆大小的蜘蛛网,刚才的雨珠还挂在上面,在阳光的照射下蛛网和雨珠晶莹剔透,折射出光芒,宛若姑娘脖子上的水晶项链。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太阳西斜、天色渐暗,该是下山的时候了。返回县城的途中,路遇一个手握旱烟袋、唱着东乡花儿的放羊老汉,肥硕的绵羊拖着长长的身影,婉转悠扬的花儿和浓郁的旱烟味一起飘散在清新的晚风中。环顾梯田里生机盎然的麦苗,山洼间炊烟浮上的村落,再回望一眼逆光中剪影般的积石山,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在述说着积石山下,大河南岸三个少数民族非凡悠久的历史与今天朴实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