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监督庭法官 康倩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如我在诉”之心,守护司法温度。
作为一名青年法官,我时常思考:法官的职责,究竟是止于裁判,还是应当延伸至修复社会关系、传递司法温情?张军院长指出:“要把老百姓的难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办,以“如我在诉”的要求做好审判工作,真正做到只见公仆不见官。“如我在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求我们在办理每一个案件中,都能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
“情法交融”是如我在诉的保障
依稀记得曾经办理过的一起运输合同纠纷案件,原告和被告本是高中同学,却因一笔运输款未付清而产生矛盾,最终对簿公堂。开庭前,原告情绪激动地说:“法官,干了活不给钱,要了那么多次,故意拖欠,我真是寒心!”被告高声辩解:“这么多年,你靠着我赚了钱,现在只是生意失败,暂时经济困难,并非故意拖欠,都是高中老同学,这点情谊也没有了吗。”
那一刻,我意识到,这起案件背后,不仅是法律关系的对抗,更是一段珍贵友情的破裂。如果简单一判了之,或许能解决债务问题,但输掉的是两人再也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于是,我决定尝试调解。调解过程中,我引导双方回忆曾经的友谊,帮助他们换位思考。最终,原告主动让步,被告也诚恳道歉,承诺尽快履行。双方冰释前嫌,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
这个案件让我深刻体会到,“如我在诉”不仅要求我们公正裁判,更要关注案件背后的人情冷暖。有时候,法官的角色不仅是裁判者,更是社会关系的修复者。
“司法温度”是如我在诉的诠释
今年,我调整到审判监督庭工作,办理了一起司法救助案件。申请人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妻子在事故中死亡,因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使其生活陷入困境,上有四位年过八旬的老人需要赡养,自己也因事故受伤,劳动能力受限。当我到申请人家中了解情况时,看到的是家徒四壁的房屋和受害者绝望的眼神。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法律上的无力,更是一种沉重的责任感。经过调查核实,我们迅速启动救助程序,从庭长,到书记员都积极准备材料,与上级法院沟通,决定帮助申请人渡过难关。司法救助制度弥补了执行不能的遗憾,让困境中的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温度。是啊,法官的职责,不仅是依法裁判,更是在当事人最无助的时候,给予他们希望。
无论是调解结案的运输合同纠纷,还是司法救助中的困境当事人,让我更加坚定:法官的使命,不仅是定分止争,更要传递司法的温情。
作为青年法官,我们或许经验尚浅,但我们有热情、有同理心。我们办理的每一个案件,影响的不仅是当事人的权益,更是他们对法律的信任、对社会的期待。
法律条文是冰冷的,但司法可以是有温度的实践。 让我们始终怀着“如我在诉”之心,在每一次庭审、每一份判决、每一次调解中,守护公平正义,守护人间真情。
谢谢大家!
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桃林南路586号 邮编:730000 E-mail:ltzytxbd@163.com
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