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九九的最后一天。下班途中发现路边擦肩而过的柳丝已鼓起了芽孢,忽然意识到春天真的来了。
柳色本是春色,是最早反映春天的树木。入诗入词比比皆是;唐宋诗词的大家很少有人没用过“柳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诗圣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一年之始,天朗气清,熬过单调枯燥的严冬,泛出鹅黄的垂丝,柳树总是第一个送出春的气息。
我对柳树最早的记忆是上小学的时候,那时的老师很够意思,家庭作业留的不多,不消一会儿就能搞定,剩下的时间就是玩,五泉山是我和伙伴们爱去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必经之路上有百十棵两人都合抱不拢的旱柳,顺着不宽的马路一直向下延续到闵家桥。据说这些旱柳的树龄都在百岁以上,这些旱柳中的大部分在后来的城市道路改造中被砍伐了,当时政府还没有保护古木的意识,现在想想真是可惜。剩余的几棵,孤苦伶仃地分散在不同的小区,今天依然顽强地生长,泼洒着绿荫。
近年来,城市绿化部门又陆续栽种了水柳、白柳、杂交柳等柳树新品种。与其它树木相比,柳树的幼苗很容易成活,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本义说得是柳树对生存条件不挑剔、不讲究,随遇而安的适应性、投机性的意思。现在的金城,不断壮大的柳树家族已远远超过原来排名第一的国槐。一到夏天,无论是公园、社区,还是大街小巷,柳树都是绿色的主角。
与旱柳不同,大多的柳树品种都是紧随着嫩芽的吐出即进入花期,俗称“扬花”,这是植物间相互传播花粉繁衍后代的本能。“柳絮因风起”,阳春三月,随着春风的鼓动,片片柳絮如雪花般起舞,景色壮观。我读清朝诗人牛衣元的“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时,曾以为诗人用的是高度浪漫的夸张手法,世人皆知柳絮洁白如棉,否则怎么会说是红的呢?有一年也是柳絮缤纷时,下班朝西往家走,我忽然顿悟,迎面飞来的柳絮在晚霞的映照下,果然是红的!诗人并非笔走偏锋、凭空臆想,而是来自于眼中的客观存在。可见写实与写意同样重要,成就了千古名句。当然,柳絮为什么变红用现代科学解释就很简单:夕阳中的红光是可见光、波长,人眼对红色光敏感,容易捕捉,而其它色光波短,视觉反映差,所以余晖中柳絮变红,一点也不奇怪。
事物总有其两面性,传统的思辨哲学在中国文人那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样是柳色、柳丝、柳絮,褒贬不一,褒者夸其至曼妙的境界,让柳树超越了自然之身,充满了象征的含义;贬者骂其到罪恶的深渊,打回木本植物的投机属性。“花街柳巷”、“柳户花门”是古代对青楼女子住所地的代称;“水性杨花”、“轻薄杨柳”是对行为不轨、品行不端之女的通称。更有甚者,把某些难言之隐、不可告人的疾患也与杨柳之性联系在一起,现代医学确诊的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过去统称为“花柳病”。
当柳絮在和煦的春风里妩媚缠绵、激情燃烧了一阵后,时间也走到春末夏初,柳树知道时令,这会儿它让自己绿意尽展,让自己年轻,让自己风姿绰约。
到了秋天,还是柳,低眉颔首,绿色已老,再无春天的妩媚。春到夏,夏到秋,它让自己成熟,也让自己哀伤;于是,每年到了这季节,柳树不再是主角,淹没在秋天的金黄之中。
柳树的落叶象落英,风起叶落,充满了花的幽怨。远远望去,宛如高速摄影拍出的慢镜头,让人的思绪迟钝。秋风本无色,有了柳叶的飘落才显得发黄。
随着秋季的谢幕,冬天的脚步来临,冰河寒鸦枯柳,会是另一番景色;四季虽钟情于柳,但也还是有让其失去绿色的日子。
中国的文化、文人把本是个植物的柳树弄得千姿百态:送别折柳,意在不舍分离;审美寓柳,柳腰、柳眉;月上柳梢才是黄昏的激情;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本是雨醉云醒;花街柳巷,乃是嬉戏人生,放纵自己。今日路遇鹅黄萌春的街柳,些许感慨,喜撰小文。
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桃林南路586号 邮编:730000 E-mail:ltzytxbd@163.com
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